急诊好男儿
第一次走进急诊大门的时候,脑子里轰的一声,一个大大的“乱”堵在眼前,躲都躲不开!那一年,我22岁,卫校刚刚毕业。尽管急诊的环境和想象中有很大的不同,但我还是努力的让自己挤出了一个笑容。就是从那天开始,我正式成为了一名急诊人。
封号“王一针”
新护士最先轮转的岗位是输液。刚开始,挑剔的患者总是拒绝让我输液,说男孩子手粗笨会扎疼的。每当这时,我总是耐着性子,用诚挚的微笑和熟练的技术渐渐化解他们的怀疑与抗拒。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我操作输液了!他们还给我封了个称号“王一针”。
第一份礼物
第一次在分诊台独立盯岗,我的心情很是激动,更多的还是忐忑。这里就好像是阵地的最前沿,不仅要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基础生命体征的测量,以保证快速准确的分流,必要时还要针对患者病情在候诊时先行进行静脉输液、抽血、吸氧、做心电图等护理操作。除此之外,还要回答五花八门的询问,接听不断响起的电话,甚至迎接某些人莫名其妙随时爆发的投诉。一上午,好不容易得了个空,拿起水杯,才发现里面是空的,原来早晨忘了打水。险些“小奔”之际,眼前突然多了一瓶矿泉水,抬起头来,一个中年男人正对我笑着说:“小伙子真不容易啊,我看你一直都特忙,累了吧?来,喝口水!”这一刻,我觉得心里暖暖的,这是我收到来自病人的第一份礼物。
急诊的特种兵
经过了多岗位的磨炼,轮转到抢救室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更加成熟了。这成熟不仅仅体现在各项护理操作或急救技术的日趋熟练上,更多还是心理上。我的身上已经明显被烙上了急诊人的印记——干活麻利、嗓门大、性格直爽外向、思维却更加缜密全面。
记得有一位34岁年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被救护车送来,立即送入抢救室,我们迅速配合医生投入到抢救中,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系导管室……,正当我们准备送患者到导管室时,患者却出现了“室颤”。立即200焦耳电除颤……马上护送患者到导管室行介入治疗。一路上我紧张地看着除颤仪,紧紧握着小伙子的手,终于把他安全送到导管室并做好了交接工作。这时,才发现我的护士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了,而前后还不到20分钟时间。在急诊,这种抢救随时上演,我们就是急诊的特种兵!
今年,是我在急诊工作的第十年。作为一名男护士,这份职业曾经让我困惑过,迷茫过,但最终还是坚定的走了下去。每一项工作都应该具有生命的温度,在每一个岗位上,每一个环节让病人和家属感受到体贴和关怀。时间长了,眼看着一个个病人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痊愈出院,我觉得很快乐,也很有成就感。当然了,患者和家属们也越来越喜欢这个热情细心的男护士,每当我下班的时候,他们都要微笑着说: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