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清明桃李笑”。阳春三月,桃红柳绿,处处一派勃勃生机。然而,春天的气象条件很不稳定,反复无常。时而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时而大风呼啸、寒气袭人。正所谓:“春风料峭,乍暖还寒。”
中医养生观认为春季养生的一大关键为“防风”。春季的主气为风,“风为百病之长”,经口鼻或者肌肤传入,常多入侵肺系或经络,正气虚或邪气旺时就会内传脏腑导致疾病的发生。人易受风邪袭击而着凉,使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哮喘、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患有中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诱发而加重,还有癣、风疹块、过敏性皮炎等多种皮肤疾病易复发。如何应对春季之风呢?
1.呼吸系统疾病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风的特点就是清扬开泄,容易侵袭人体上部。而肺系正好在此,风邪夹杂寒气伤及到肺,就会出现咳嗽、发烧、气喘、咳痰、流涕等症状,这都是由于风寒邪气侵袭人体造成的。
防治:缓慢减衣物,防止风邪入侵。出汗之后不可马上脱衣帽,防止腠理疏松,风邪乘虚而入。但也要保持室内通风。体虚易外感者,可少量服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预防感冒。
2.皮肤病与过敏性疾病
风疹、荨麻疹、小儿水痘等疾病以及皮肤瘙痒等都反映了风邪所导致疾病的又一个特点“善行数变”。这是由于风邪侵袭人体的皮肤、经络,气机运行不畅所致的。另外,春暖花开,风夹杂着花粉颗粒、尘埃、尘螨、真菌等,最容易引起各种过敏性疾病。
防治:缓慢减衣物,防止风邪入侵。酌选“过敏煎”(祝湛予方),组成: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甘草。亦有防病功效。(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高血压病与心脑血管疾病
春季风邪亢胜,外风容易引动内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继而变化较大,临床会出现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震颤等症状。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也会加重,甚至引发中风。
防治: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脑梗塞等。中风患者稳定情绪,切不可有大的情绪波动。
4.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旺之时,而肝气旺则会影响脾,“肝木乘脾土”,可引起恶心呕吐、胀满不适、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些慢性消化道溃疡患者,以及慢性胃炎患者,在春季频繁发作。
防治:控制情绪外,注意饮食调理,少食多餐,在饮食口味上,“减酸增甘”应少吃酸的,适量多吃甜的。
总之,春季养生应防“风”,唯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抵御风邪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