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之窗
首页>便民服务>健康知识>疾病知识
【健康科普】“耳石症”——头晕的罪魁祸首
  • 发布日期:2016-01-21
  • 来源: 内部采编
  • 浏览量: 542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张阿姨身体一向很好,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类老年人常见病。可是某天早上一睁眼,正准备起床,突然感觉天旋地转,屋子好像要倒了,并且胃里一阵恶心、想呕吐,甚至还想拉肚子。见此状况,张阿姨赶紧躺着一动不动,感觉好多了,她又尝试着起身,但是刚一动,头晕的更厉害了。张阿姨的孩子给她量了下血压,发现血压也比平时高了不少。

  因为站起来还能行走,孩子们急忙开车把张阿姨送到医院,可是该挂哪个科呢?女儿女婿十分孝顺,认为张阿姨要做详细的身体检查,鉴于血压升高,就挂了心血管内科;有恶心呕吐和拉肚子症状,又挂了消化科;头晕不敢活动,挂神经科;老人一直有颈椎病,担心颈椎病犯了,还挂了骨科。在挂完4个科后,发现医院还有头晕门诊,又挂了头晕门诊的专家号。

  头晕门诊的患者比较少,张阿姨和孩子们首先来此检查。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并做了一些检查,专家指出张阿姨患了“耳石症”,而那些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症状,都是耳石症引起的,不需要再去其他科就诊。

  专家介绍说,“耳石症”是引起严重头晕最常见的疾病,是大部分头晕的罪魁祸首。“耳石症”有个学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从学名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病的特点:“良性”意味着疾病不严重,没有多大危险;“阵发性”是指这个病的头晕是阵发性的,最严重的状态一般仅持续数秒至数十秒而已;“位置性”是指头晕的发作与身体位置改变相关,不活动还好,一活动就出现头晕或头晕加重。

  “耳石”是一种细小的碳酸钙结晶。在内耳的前庭器里,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比如炎症、外伤、供血不足等)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会在内耳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脱落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的眩晕。所以“耳石症”最大的特点就是随着头位的变动而出现剧烈眩晕,比如低头、抬头、弯腰、躺下、坐起及在床上躺着的时候左右翻身,这些动作都可能诱发头晕,而直立位活动却不怎么受影响。同时因为前庭迷走反射的原因,头晕会引起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继发的表现,并不是这些内脏器官同时得病了。

  根据“耳石症”的特点,医学家设计了专门的体位诱发试验,在这些体位诱发试验中,医生将观察有无耳石运动引起的眩晕、眼震等表现,判断是不是耳石症,哪侧的耳石症,哪个部位的耳石症。然后根据不同部位的耳石症,针对性的给予手法复位,往往收到奇迹般的效果,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再结合一些药物的治疗,基本都能好转。经过检查,张阿姨被确诊为一侧后半规管的耳石症,头晕门诊的专家给予了EPLEY手法复位,一下子就好多了。

  头晕门诊的专家说,以前对“耳石症”的认识不普及,很多“耳石症”都被误诊为“美尼尔病”、“颈椎病”和“脑供血不全”。据统计,上述这些疾病都是引起头晕的少见病,而“耳石症”才是引起头晕的第一位疾病。以后大家再遇到这种严重的眩晕,首先要想到第一嫌疑犯——是不是“耳石症”,同时要及时到头晕门诊就诊。

  提供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