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15年6月1日实施以来,无烟环境建设就纳入到健康北京建设规划之中,在广大市民共同努力下,公共场所禁烟工作不断深入,无烟环境不断改善。市卫生计生委、市爱卫会办公室作为控烟法规主管部门,按照《条例》规定,每年向社会公布法规实施情况。现将2017年控烟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社会管理情况
(一)《条例》实施两年多来,全市控烟工作已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单位负责、社会共治”的工作机制。在京的中央国家机关、市各委办局带头执行《条例》,有力推动了无烟环境建设。特别是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旅游委、市交通委、市食药监局、首都文明办等部门注重行业引领,加强行业管理,效果显著。
(二)各区均把落实《条例》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在控烟宣传、监督检查、社会动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朝阳、通州、昌平、丰台、西城区列全年监督管理前五名。
(三)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无烟环境建设。2017年首都文明办继续组织全市9000名公共文明引导员,在2300个公交地铁站台开展控烟宣传活动。首都控烟志愿者已达14851人,全年共协助处理投诉案例4547件,巡查8063户,发放各类宣传品31万余件,总服务工时77009小时。
(四)全市成人吸烟率22.3%,吸烟人群399万,比《条例》实施前下降了1.1个百分点,吸烟人群减少20万。2016-2017年3月国家卫计委对全国无烟医疗卫生系统暗访检查中,我市排名第一;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球最为繁忙的50座机场进行无烟政策分析,首都国际机场全面禁烟被评定为走在国际前列。
二、监督执法情况
(一)2017年,北京12320热线共受理控烟相关服务14043件,其中控烟知识咨询490件,控烟政策咨询1891件,控烟投诉举报11662件,投诉处理率为97%。投诉举报前三位的场所为写字楼、餐厅和居民楼楼道,分别占投诉总量的41.95%、25.99%、7.76%。
(二)全年市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共监督检查各类控烟场所121621户次,发现不合格单位6013户次,总合格率为95%,比《条例》实施之初的77%有了较大提升。合格率较高的前三位是医疗机构、学校和宾馆。责令整改不合格单位5359户次,处罚违法单位653家,单位罚款176.67万元;处罚个人3292人,处罚金额17.16万元。
(三)全年市工商局针对各类烟草违法行为,新增立案312起,办结326起,罚没款合计415.26万元;市交通执法总队累计处罚1093起车内吸烟违法事件;全市各级城管执法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04899人次,规范乱扔烟头人员7259人次,处罚33起,罚款共计1200元;各级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清退校园周边100米内零售卷烟经营户1459家。
三、暗访检查情况
2017年9-11月,针对全市十六区内政府机关、医疗机构、写字楼、旅馆、餐馆、KTV、网吧、长途汽车站、出租车等公共区域开展了控烟实施效果的暗访检查,共抽检了1227个机构及224辆出租车。
(一)有94.7%的场所张贴有禁烟标识,和去年同期对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 93.3%的场所在张贴禁止吸烟标识的基础上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同比提高了13.6个百分点。
(二)长途汽车站、网吧禁烟标识张贴率为100%,医疗机构为98.9%,旅馆96.8%。写字楼禁烟标识张贴率最低,为87.6%。全市14个区的禁烟标识张贴率超过90%。
(三)6.7%的场所发现烟蒂,0.9%的场所发现烟灰缸, 1.3%的场所发现有人吸烟,三项指标与去年同期对比均有下降,依次分别下降了9.2、1.4、0.2个百分点。
(四)网吧和KTV问题最多。在49家网吧中,发现烟蒂的占比为18.4%(去年同期42.2%),发现有人吸烟的占4.1%(去年同期18.8%);在49家KTV中,发现烟蒂的KTV占比20.4%(去年同期32.8%),发现烟缸的10.2%(去年同期6.3%)。
(五)写字楼内发现烟蒂的比例为12.9%(去年同期28.6%)。旅馆和餐馆发现烟蒂的比例分别为7.4%(去年同期17.3%)和2.7%(去年同期10.0%)。
(六)有60.3%的出租车内张贴了禁烟标识;21.9%的出租车司机允许乘客在车内吸烟;2.7%的出租车内有烟味;0.9%的出租车司机在车内吸烟。去年同期暗访调查数据显示:“允许乘客车内吸烟”23.8%、“车内有烟味”8.1%、“司机车内抽烟”1%。
四、戒烟服务情况
(一)门诊戒烟服务:2017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提供简短戒烟干预服务742万人次;61家医院开设了戒烟门诊,其中有10家达到规范化戒烟门诊标准,提供首诊5340人,药物服务2092人次。北京12320戒烟热线提供服务20145人次。
(二)2017年9月开展的“你戒烟,我支持——北京市出租车驾驶员健康关爱项目”,为想戒烟的出租车驾驶员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门诊、热线、短信等戒烟服务。目前共有149名出租车司机参加,1个月戒烟成功率达31.0%。
五、问题与今年工作重点
落实控烟法规,建设无烟环境是一项长期工作,目前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中小餐馆、写字楼、文化娱乐场所是室内禁烟的难点,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二是外来人口流动频繁,违法吸烟较多,加大了监督管理的难度。三是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和乡镇政府对控烟工作不重视,管理不到位。四是全社会的控烟宣传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烟草危害健康的共识,自觉遵守控烟法规的意识还未在全社会形成。
2018年控烟重点:一是充分发挥爱卫会组织协调作用,继续完善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控烟模式。二是加强控烟宣传,对重点场所管理者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守法的自觉性。三是继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同时继续发挥控烟志愿者的作用,鼓励市民投诉举报。四是继续做好戒烟门诊规范化建设,开设戒烟绿色通道;五是持续开展控烟暗访评估和专项督查,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
吸烟危害健康,公共场所禁烟仍需更大作为
——作者:肖丹,主任医师,中日医院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
吸烟危害健康是不争的医学事实。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 余种化学成分,至少69 种致癌物,可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平均两个人吸烟,将会有一人被烟草杀死,平均少活10年寿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2015 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吸烟者3.16 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7.7%,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1%。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1964年起动态发布的《美国卫生总监报告》,以大量的科学证据详细阐述吸烟与疾病发生的因果关系,明确指出吸烟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中日医院王辰院士任专家组组长组织编写的我国唯一一部政府发布的烟草危害权威报告《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通过汇总国内外三万余篇吸烟危害健康的研究文献,指出吸烟可导致多部位恶性肿瘤及其他慢性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等,可以导致生殖与发育异常,还与其他一些疾病与健康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所不堪承受之重。
近期研究更是证实吸烟和疾病的紧密联系。美国肿瘤学会发布的2018 年美国癌症年报指出,预防癌症,特别是肺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烟。美国自 1990年到现在,男性肺癌死亡率降低45%,女性降低19%,主要原因在于对烟草的严控以及肿瘤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在我国,研究发现肺癌以新发病例73.3万例、死亡病例61.0万例,成为中国人罹癌或因癌致死的最大威胁,而与癌症死亡生活方式最相关的三大因素是吸烟、HBV感染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50年将会有10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
吸烟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国际权威期刊CHEST发表的研究指出,吸烟人群发生慢阻肺的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10.92倍(95% CI:8.28-14.40)。戒烟是慢阻肺防治的首要可行措施,2017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强调,戒烟是所有吸烟慢阻肺患者的关键措施和重要干预手段。2016年Cochrane系统评价指出,戒烟是唯一能减缓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的干预措施。
吸烟还会改变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表明,吸烟者灰白质萎缩并随吸烟量的增多而加重;吸烟者,尤其是烟草依赖患者,大脑功能亦出现变化。这一系列研究发现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吸烟者明知吸烟有害却仍坚持吸烟这一异常表现,纠正多数人认为吸烟只是一种不良习惯的错误认知,为“烟草依赖是一种脑病,需要治疗”的理念提供新的科学证据。
二手烟暴露同样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目前有充分证据表明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肺癌、乳腺癌、支气管哮喘、冠心病、婴儿低出生体重等。值得注意的是,对比“雾霾”与“烟霾”,研究发现室内吸1 支烟可导致空气中PM2.5的浓度高达300μg /m3,连续吸3支烟以上PM2.5 浓度可超过1700μg / m3,然而,PM2.5橙色预警的标准之一是PM2.5浓度大于250μg / m3且小于等于500μg / m3;可见,仅仅一支烟就可使空气达到重度污染。如果说雾霾是“看得见的杀手”,那么吸烟与二手烟暴露则是“隐形的杀手”,并且杀伤力更大。
此外,美国国家预防优先委员会通过循证医学方法评估28项疾病预防策略,结果显示成人吸烟筛查及戒烟干预属于最应该优先采用的疾病预防策略。研究还显示,吸烟筛查及戒烟干预普及率若提升到90%,在每四百万人中就可减少6.99万吸烟相关死亡人数、降低3.8%吸烟率、增加有质量的寿命46万年。
多个国家的经验表明,公共场所禁烟是降低吸烟危害,尤其是二手烟暴露的有效措施,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8条亦明确要求:“确保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要求的场所立法保护公众免受烟草烟雾的危害。”《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明确要求,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自2105年6月实施后,北京市成人吸烟率从2014年的23.4%下降到2016年的22.3%,吸烟人口同比减少20万人。
尽管无烟环境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公共场所禁烟仍需更大作为。首先,有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性的控制吸烟法规没有显著减少工作场所、餐厅和酒吧的吸烟率,中国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仍暴露于二手烟之下,国家层面的控烟法规至关重要。其次,如何加强执法仍是需要强调的问题,如需要制定严格的监督检查措施,建立专业的监督检查队伍,确保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和广大公众严格遵守禁止吸烟的法规和规定 。第三,国际经验证明,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对于保障公共场所禁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使吸烟者知晓禁止吸烟的场所范围及其违法后的处罚,让各种禁烟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了解自己的义务,让非吸烟者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北京市12320热线被确定为全市统一违反控烟条例行为举报电话,可受理来自于个人、单位及上级交办的控烟投诉举报事项。通过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知晓与了解12320,监督吸烟行为,为建设无烟北京作出贡献。此外,我国还设立了全国专业戒烟热线4008085531,可为烟民提供戒烟帮助。
总之,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已经被充分证明,控烟是最具可行性与成本效益性的疾病防控手段。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目前已取得诸多成效,但仍需更大作为,并与其他控烟举措并举,才能减少吸烟人数,降低吸烟率,助力实现健康北京以及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