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互动交流>热点咨询
【专家提示】怀疑帕金森病,家属代替患者面诊时需准备哪些资料?
  • 发布日期:2016-08-11
  • 来源:北京航空总医院
  • 浏览量: 6553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帕金森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本性治愈方法。据统计,全球有大约450万帕金森病患者,近一半在中国。中国目前已有220万的帕金森患者。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患有帕金森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70岁以上患病率达3%-5%,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每年新发病例近十万人。临床上,常常有家属替怀疑帕金森疾病的患者面诊。在这里,小编特意请来神经内科专家、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邢岩博士为大家解答相关问题。

  问: 如果患者不能前往就诊,家属可以代替就诊吗?

  答: 原则上不可以,因为医生不能为患者检查肌张力,病理征等重要体征,会引起判断困难。如果患者因各种情况确实不能前来就诊,家属也可勉强代诊,但会影响诊疗效果。

  问:家属代诊需要带哪些资料?

  答: 家属代诊要带齐以下资料:

  1.  详细的病史记录,主要内容包括有无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有无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最好事先准备,按照时间顺序流水账式记录即可)。

  2.  既往所有辅助检查资料,所有用药情况及药物反应情况

  3. 患者的就诊卡、医保卡。如果首次来院就诊,需携带患者身份证到前台办理就诊卡。

  问:是否要提供患者日常活动状况记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需要提供。患者的日常活动记录能更好的反映病情。主要观察和记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可采用表格形式简明扼要记录)

  1.  患者每日用药的情况、种类、次数和剂量。

  2.  患者每日主要症状表现,不但记录运动症状还要记录非运动症状,如记忆力变化、是否有幻觉、睡眠情况、低血压、有没有头晕、便秘、排尿异常、情绪异常等,并记录出现时间。

  3.  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哪些症状改善?哪些无变化?有哪些不适?如运动障碍、震颤、平衡障碍是否有改善等;服药后多长时间起效;改善症状持续时间有多长;下次用药前是否出现运动增多、舞蹈样动作等。

  4. 患者是否发生过跌倒。

  问:患者日常生活表现的视频是必须的吗?主要拍摄患者的哪些情况?

  答:最好有。主要拍摄内容有:

  1. 患者的面部表情,及头不动情况下,眼睛向上、下注视的神情。

  2. 安静休息或者双上肢前举平伸观察双手是否有震颤,伸舌记录是否有震颤。

  3. 尝试活动患者关节,感受活动时的阻力,或嘱患者将双肘关节立于桌面上,使前臂和桌面呈垂直位置,双臂及腕部肌肉放松,看患者是否有震颤。

  4. 拍摄患者由坐位到起身、走直线、转身、单足站立等。

  5. 患者翻身、起床、进食、饮水、穿鞋袜或衣裤、解系鞋带或纽扣、洗脸、刷牙、交谈、写字等情况。

  在此提醒广大朋友,如果怀疑家人有帕金森症状,最好能及时带患者本人来就诊,及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