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又到了爱耳日,请问高主任,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什么?
高主任: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年3月3日,是第17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北京市有听力残疾人22.7万人,其中14岁以下听力残疾儿童1.98万人。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把儿童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列为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有效提高了儿童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水平。
主持人:北京市是如何开展儿童听力健康保障工作的?
高主任:北京市早在2003年就颁布了《北京市0至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管理办法》,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来推动这项工作。通过听力筛查对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听力障碍的儿童聋而不哑,使这些孩子能够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快乐、健康地成长。
同时,北京市为常住人口中的新生儿,开展自愿免费耳聋基因筛查工作,凡在本市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出生的北京市常住人口新生儿,都可以享受到耳聋基因筛查服务。
主持人:家长怎样才能知道筛查结果呢?
高主任:在新生儿出生后第3天,助产机构负责采集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机构会在收到血样标本后3个月左右,将筛查结果通知家长,并为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新生儿提供遗传学及听力保健咨询;对需要进一步确诊的儿童,将建议转至基因诊断机构,进行基因测序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及医学干预。在新生儿出生第42天,家长可带婴儿去分娩机构进行听力筛查,听力正常,医生将签发听力筛查诊断报告,如果不正常,医生会对新生儿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此外,考虑到基因信息为个人重要信息,我们要求各有关单位必须在严格保密制度下,开展耳聋基因筛查工作。
详情可拨打12320北京市公共卫生服务热线进行咨询。